首页 > 常识 >

中国十大神器是什么 ?盘点中国十大镇国神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24 08:21:10    

一、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位列中国十大镇国之宝排名之首。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其价值不可估量。毫不夸张的说后母戊鼎可换一个省,是多少GDP也换不来的。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三、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四、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是西汉文物,1968年出土于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金缕玉衣全长1.88米,以金丝编缀岫岩玉片制成。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分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五部分。上衣所用玉质莹润,呈绿色。下身则为灰白和淡黄色。玉衣头罩下还有鎏金镶玉铜枕。

五、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在出土后,人们将它表面清理干净后,轻松的划穿了一摞一百张厚的白纸。

因为剑身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所以依旧锋利如初,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而且科学家检测其内部结构发现,,中心部分和靠外部的剑身由不同材料打造而成,并且都以剑锋为中线对称。其工艺让人惊讶不已,即使在科技发达现代人们也无法锻造出这样的剑,位列中国十大镇国之宝排名第五位。

六、五牛图

《五牛图》

韩滉《五牛图》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

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每头牛也可独立成章。

七、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早期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乍”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的1件通高20.2厘米,重2.4千克;钟体总重2567千克,加上锺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千克,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编钟。

八、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于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壶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外观上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在壶身的两面,以模压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提梁、盖及舞马纹饰均鎏金,灿灿金色与灼灼银光交相辉映,色调分外和谐富丽。此壶造型、纹饰别具匠心,制作精湛,舞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风采,更因其印证了史书中记载的玄宗驯养舞马祝寿的故事而弥足珍贵。唐兽首玛瑙杯是唐代玉器,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九、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是东汉青铜器,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出土。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十、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镶金兽首玛瑙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