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世界上最贵的瓷器——汝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3 19:56:54    

汝官窑的烧造时间大约只有2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留传下来的汝官窑产品不足100件,大部分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及日本的某些博物馆中。由于实物瓷料和历史文献资料都比较少,人们对汝官窑的真面目知之不多。80年代以来,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发现后,出土了大量汝官窑碎片、匣钵、窑炉、作坊等各种实物资料。在些基础上,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和科学研究单位对此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从烧造工艺和科学技术的角度对汝官窑的釉色、质感、纹片等主要外观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科学分析。

1、胎的烧结度——汝官窑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质地疏松,没有很好烧结,断面干涩而没有玻璃光泽,吸水率和气孔率都相当高,大大小小的空洞特别多,有时还可以看到断层。这些特征一般用肉眼就能够分辨出来,如果用放大镜或50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就更加清楚。在观察这些特征的时候,必须采用新打碎的断面而不能采用受泥上污染的断面。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2、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窑胎是用高铝粘土配制而成,其(Al2 O3)含量介于27~31%之间,助熔剂(CaO+MgO+k2O+Na2O)含量在2.6~4.9%之间,象这样的高铝质胎,其烧成温度至少要达到1300才能使胎完全致密化。但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判断,大多数汝官窑的烧成温度只有1150—1220,少数有明显流釉现象的产品可达到1250。由于实际烧成温度比较低,所以大部分汝窑的胎都没有完全致密化,即使有些釉已过烧的碎片,其胎中仍含有较多的空洞和一定量的开口气孔,胎的断面也没有出现玻璃光泽,说明没有完全致密化。

与同时期的其他名窑青瓷相比,汝官窑胎的烧结程度明显较差。例如有些致密化程度较高的北宋钧窑胎,虽然也存在少量闭口气孔,但断面上已经出现明显玻璃光泽;大多数临汝窑胎的烧结程度也比汝官窑高;龙泉窑白胎青瓷的断面亦已出现玻璃光泽,闭口气孔也没有汝窑多。

汝官窑上述几种断面特征的存在,一方面说明烧成温度不够高,另一方面还说明汝官窑对胎泥的加工并不十分讲究。一般说来,用手工制备出来的胎泥颗粒较粗,而且很难把包裹在其中的气孔和断层完全清除掉,但如精心淘洗并加以陈腐,再经反复揉练,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缺陷的存在。景德镇明清官窑胎中很少见到上述这些缺陷,其主要原因除烧成温度较高外,胎泥的加工比较讲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汝官窑胎要达到完全致密化或接近完全致密比也并非难事,但汝窑陶工并没有这样做,其中必有原因。原因之一是汝官窑的釉都有石灰釉,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就会严重流釉;原因之二是汝官窑大部分都是宫廷陈设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艺术外观上,包括造型、做工、釉色、釉的质感以及纹片等方面。就陈设瓷的整体艺术效果而言,釉比胎更重要,釉色和质感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而胎没有达到完全致密化关系不大,所以古有“重器不重质”之说。当时为了得到玉质感釉的艺术效果,汝窑的窑工有意识地使烧成温度偏低,使大部分产品的胎处于不同程度的微生烧状态。本文在下面的讨论中说到的“生烧”、“微生烧”、“正烧”、“过烧”都是指釉的烧成状态而不是胎的烧成状态。

3、胎的色调——汝官窑的胎一般都称之为“香灰胎”,因其色调与香灰比较接近之故。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后发现:窑址中出土的汝官窑碎片,其断面色调接近土黄色,这是毛糙的瓷胎表面与泥土长期接触所造成的。这种土黄色用毛刷和清净剂反复擦洗仍不能完全除去,说明泥土已经和胎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把碎片打碎后,新断面的色调极大多数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这是汝窑真正的胎色,而香灰的色调是浅灰色,虽与汝官窑的色调比较接近,但仍有一定差别。另外,胎色的变化还与其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低的胎比烧成温度高的胎显得略为灰一些,这是因为烧成温度低不利于游离碳等杂质的排除之故。其实,汝官窑的胎色与龙泉窑白胎青瓷更加接近,但从来没有人把龙泉窑白胎青瓷的胎称之为“香灰胎”。作者认为,即然汝官窑“香灰胎”之称已经约定俗成,不妨还是这样称呼,但是必须对其真正的胎色心中有数。

汝官窑灰白色胎的形成与胎的化学组成和烧成气氛有关。汝官窑胎含有2%左右的Fe2 O3和1%左右的Ti O2,其铁钛含量比唐代邢窑、巩县窑等著名北方白瓷稍高,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必然会呈现灰白色。

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汝窑的釉色,特别是透明度较好的天青、灰青及虾青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灰色,其原因就在于胎色的衬托。

4、釉的色调——汝官的釉色大体上可分成月白、粉青、卵青、豆青、天青、灰青、虾青等七大类。这些不同色调的釉,它们的质感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色调和质感上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的配方所造成的,但是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汝官窑釉所用的配方是同一类型的配方,它们的化学组成,除了个别例外,没有明显差别。至于个别数据差别稍大,那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原料的不均匀性、样品本身存在的不均匀性以及测试方法的不同等等。

5、釉的质感——汝官窑的质感大体上可分成完全失透感、玉质感、玻璃质感等几种。不同的质感是不同的显微结构造成的,而釉的显微结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们的玻化状态。下面把这三种具有不同质感的釉的外观特征与它们相应的玻化状态和显微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先说具有完全失透感的月白釉,这种釉的釉面光泽差,呈半木光状态。显微结构表明,这种釉的釉层中存在大量未熔釉料和大大小小的气泡,表明它们处于玻化初始阶段,烧成温度大约在1050~1100之间。大量未熔釉料和气泡的存在造成完全失透感和半木光状态。具有玉质感的粉青色釉,其烧成温度比月白釉稍高,大约1150~1200之间。

由于配方和烧造工艺的不同,汝窑的釉色和质感同其它历代名窑青瓷有一定差别。例如钧窑的天青釉是青中带蓝,还伴有乳光现象,而汝窑的天青釉则是纯正的青绿色,不带蓝味,也没有乳光现象;又如民汝窑极大部分都是玻璃釉,没有玉质感釉。总的说来,汝窑的釉色和质感受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作为鉴定标准之一。

6、斜开片与鱼鳞纹——汝窑的开片有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等几种。斜开片和鱼鳞纹是汝窑的一个创造,也是汝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在中国古代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场虽然不止汝窑一家,但也为数不多。

汝窑瓷器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被视为青瓷之冠。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品极少,历代视为稀世珍宝,目前全世界仅存约70件,其中21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组台北故宫收藏的21件汝窑照片和文字说明,摘录自台北故宫2006年出版的光盘《珍藏美学中的汝窑》。以前在很多论坛上都有过类似的介绍,但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所以特意整理出来呈献给大家。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一汝窑青瓷椭圆小洗▼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椭圆小洗尺寸:高2.7cm 深2.1cm 口纵9.8cm 口横14.2cm 底径4.2cm
典藏号:故瓷01784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器呈椭圆形,口微敛,平稳无足,足底凹入成一圈形,中有三支痕。1936年参加伦敦艺术国家展览会。器物内心有印花装饰,器型、装饰方式和尺寸与藏于英国伦敦大学大维德基金会的一件汝窑粉青椭圆小洗十分相似。绘制于十八世纪,以清宫收藏为描绘主题的《燔功彰色》也收录有一件“汝窑舟形笔洗”,对照图册和两件器物,发现图册上笔洗之口沿边缘出现有一金彩修复点,和大维德粉青椭圆小洗特征相同,可以知道《燔功彰色》此页记录的并非藏于台北故宫的青瓷椭圆小洗,而是藏于大维德基金会的那一件。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二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尺寸:高22.4cm 深21.9cm 口径4.4cm 足径8.6cm
典藏号:故瓷017856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圆口、口沿镶铜釦,长颈、折肩、直腹、平底,底部有五点支钉痕,刻有乾隆戊戌年(1778)御题,诗文左侧刻有“奉华”二字。奉华全称奉化堂,是南宋宫室中德寿宫的配殿,也是高宗宠妃刘贵妃的居所,有论者据此推论此件器物即为当时宫廷用器。但此件纸槌瓶但“奉华”款僻据器底一侧,适合刻有避开乾隆御题,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此件“奉华”款应为后刻。此件作品在1946年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博览会。
御制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憶留停。”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三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尺寸:高10.1cm-10.5cm 深7.6cm 口径15.9-16.2cm 足径8.1cm
典藏号:故瓷01692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十瓣莲花口碗、壁弧且深、上侈下敛、平底、圈足高且足径略大。器底有五细小支钉痕。温碗是盛行于晚唐至宋代的温酒器具,一般来说都和执壶配成一套。这件藏于台北故宫的汝窑青瓷花式温碗,是目前汝窑存世作品中此类器形唯一的一件。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四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寸:高6.7cm 深3.5cm 口纵16.4cm 口横23cm 底纵12.9cm 底横19.3cm

典藏号:故瓷017850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6枚

传记:

椭圆形盆、突出一圈侈口、深壁、平底、足底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5。全器满釉不露胎,仅在器底留下六个细小支钉痕。器底刻有乾隆御题一首。明代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汝窑瓷器「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文,是传世所见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汝窑瓷器。

御制诗:

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

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

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

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五汝窑青瓷”丙蔡“碟▼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丙蔡碟

尺寸:高1.5cm 深1.2cm 口径10.9cm 足径8.2cm

典藏号:故瓷018224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

敛圆口、浅壁、壁微呈弧形、平底、无足,底部有三细小支钉痕。这件汝窑青瓷碟,底心郑重刻有“蔡”字,“蔡”字右侧又刻有一篆书“丙”字。二字虽都深入胎内,但刻制工艺明显不同。北京故宫藏有一件青瓷汝窑盘,该器尺寸稍大,器型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外撇、器底有五支钉痕,底心同样刻有一楷书“蔡”字。有学者推测这个“蔡”字是物主的姓氏,可能是徽宗时的权丞蔡京,或者是其子驸马蔡鞗的藏品印记。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六汝窑青瓷胆瓶▼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胆瓶

尺寸:高17.9cm 深16.6cm 口径3.2cm 足径8.9cm

典藏号:故瓷004372

原收藏地:慈宁花园

底部支钉:0枚

传记:

圆口、直颈,圆球型腹、平底、矮圈足、足向外撇。口沿及足沿皆镶有鎏金铜釦。底心去除一圈釉,并塗有褐色汁液,中心露出土黄胎色,可能是致垫痕迹造成。底部有釉底地方,则刻有乾隆乙末年(1775)御题一首。诗中提到这件胆瓶“通体纯清细纹”,观察本器可以看到布满细碎纹片,主纹呈现右下左上走向。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曾出土一件天青釉撇口瓶,器型与本件相似但颈部较长,因此推测本件可能在清代时即因口部有伤而磨平并镶铜釦。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七汝窑青瓷圆洗▼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寸:高4.7cm 深4.2cm 口径15.7cm 足径13.1cm

典藏号:故瓷005176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直圆口、深壁、壁至底部呈现弧形内敛、平底无足。底部有五点细如芝麻的支烧痕,口沿则有镶铜脱落的痕迹,露出黄灰色的胎土颜色。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八汝窑青瓷“甲”字盘▼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寸:高3.9cm 深2.5cm 口径14.8cm 足径11cm

典藏号:故瓷017854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侈圆口、浅斜壁、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烧痕,并刻有乾隆己酉年(1789)御题一首。除此之外,足心还刻有一篆书“甲”字,但刻刀痕迹仅及釉面。乾隆在诗中有“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笑似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除了说明器底刻有“甲”字,也可以看出乾隆注意到器物外表的小细节,所以引申假借了《周礼·考工记》中形容物有瑕疵的“薛暴”一词,来描述本件口缘多黑色凹眼磨损以及釉色不纯的现象。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经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汝窑青瓷纸槌瓶▼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纸槌瓶

尺寸:高20.5cm 深19.7cm 口径4.0cm 足径8.7cm

典藏号:故瓷004371

原收藏地:慈宁花园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圆口、口沿磨平,长颈、折肩、直腹、平底,底部有五点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申年(1776)御题。由题诗中“缘铜试看守口器”一句,配合器物口沿处痕迹来看,可以推测这件纸槌瓶和“奉华”款纸槌瓶一样,原本应也镶有铜扣,而且这些铜扣应该是早在乾隆御题前就镶上了。

御制诗:

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薜暴诚何碍,,以微瑕弃美琼。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汝窑青瓷碟▼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碟

尺寸:高3.2cm 深2.2cm 口径13.4-13.7 足径9.2cm

典藏号:故瓷005177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

侈圆口、斜壁、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三细小支钉,口沿有镶嵌铜扣。这件汝窑青瓷碟、釉面满部细碎纹片,开片可能曾被污渍染色,纹路格外明显。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一汝窑青瓷“甲”字圆洗▼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寸:高3.8cm 深2.4cm 口径15.8cm 足径15.5-15.7cm

典藏号:故瓷017850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侈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壬辰年(1772)新春御题一首。除此之外,足心还刻有一篆书「甲」字。乾隆在诗中有「底心镌甲字」,指的应该就是这个「甲」字刻痕。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二汝窑青瓷“甲”字盘▼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寸:高3.2cm-3.7cm 深2.3cm 口径14.5-14.9

典藏号:故瓷018182

原收藏地:永寿宫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侈圆口、浅斜壁、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致钉痕,中心刻有“甲”字篆款。除本件外,台北故宫尚藏有一件汝窑青瓷盘和一件汝窑青瓷圆洗在器底也刻有“甲”字篆款。此二件同时刻有乾隆御制诗,根据诗文内容,有些研究者认为“甲”字是古时划分瓷器等第但刻款。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三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寸:高5.6cm 深2.5cm 口纵15.2cm 口横23cm 底纵13cm 底横19.6cm

典藏号:故瓷013977

原收藏地:重华宫

底部支钉:6枚

传记:

椭圆形盆、突出一圈侈口、深壁、平底、足底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5。全器满釉不露胎,仅在器底留下六个细小支钉痕。器底刻有乾隆御题一首。明代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汝窑瓷器「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文,是传世所见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汝窑瓷器。

御制诗:

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

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

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

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四汝窑青瓷圆洗▼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寸:高3.2cm 深2.3cm 口径13.1cm 口径9cm

典藏号:故瓷008284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

侈圆口、浅壁、壁呈圆形、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三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午年(1786)清和月,也就是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御题。

御制诗:

祗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

独缘世远称稀见,髻垦仍多入市求。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五汝窑青瓷圆洗▼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寸:高3.5cm 深2.5cm 口径12.9cm 足径9cm

典藏号:故瓷009827

原收藏地:宁寿花园、萃赏楼、抑斋、遂初堂、三友轩、延趣楼其中一处

底部支钉:3枚

传记:

敛圆口、浅壁、平底、圈足外卷。器底有三个细小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申(1776)春御题一首。诗文内容与现藏于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的另一件汝窑盘相同。这件藏于大卫德基金会的汝窑青瓷盘尺寸稍大,底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已亥(1779)夏御题。二者诗文内容完全一致,但台北故宫汝窑青瓷圆洗除了御制诗外,还钤有一「朗润」印,二者在诗文布局上略有不同。

御制诗:

祗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

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六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寸:6.2cm 深4cm 口纵18.6cm 口横26.4cm 底纵15cm 底横21.6cm

典藏号:故瓷014019

原收藏地:重华宫

底部支钉:6枚

传记:

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底足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部可能原与其他水仙盆相同呈云头形,但现已被磨平。器底六个细小制定恒,并刻有乾隆辛巳年(1761)御题一首。诗文内容和其他二件刻有御制诗的水仙盆完全一致,都提及水仙盆传为猧食器,也就是猫食盆的传说。

御制诗:

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

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

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

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七

汝窑青瓷“丙”字碟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碟
尺寸:高3.3cm 深2.4cm 口径12.9-13.1cm 足径8.9cm
典藏号:故瓷017698
原收藏地:景仁宫
底部支钉:3枚
传记:侈圆口、浅壁、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三细小支钉痕,口沿并镶铜扣。这件汝窑青瓷碟,底心刻篆书「丙」字,「丙」字周围并刻有乾隆甲午年(1774)春御题一首。
台北故宫收藏有二件刻有「丙」字款的汝窑青瓷碟,对照雍正七年(1729)活记档匣作一条,不知道是否即是当中提到的「丙字圆笔洗二件」。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御制诗:

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

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才叹尔或如斯。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八汝窑青瓷盘▼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盘尺寸:高4.4cm 深2.8cm 口径21.4cm 足径15.5-15.7cm
典藏号:故瓷017855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略高且外撇,依足沿痕迹看来,该处原应镶有铜扣,但早已脱落。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戊戌年(1778)仲夏,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御题一首。

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17。

御制诗:
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
晨星真可贵,劫火未曾亏,
薛暴宁须议,完全已足奇,
穆然陈绨几,独切水圆思。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十九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尺寸:高6.1cm 深3.8cm 口纵15.8cm 口横23.1cm 底纵13cm 底横19.5cm
典藏号:故瓷01769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底足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6。
全器满釉不露胎,仅在器底留下五个支钉痕。目前传世汝窑水仙盆共有五件,一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其他四件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件水仙盆中,只有这一件以五支钉,其他四件都是六个支钉烧成。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二十汝窑青瓷盘▼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寸:高3.8cm 深2.3cm 口径18.4cm 足径12.7cm

典藏号:故瓷013962

原收藏地:永寿宫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敛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略高且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乙未年(1775)孟春月,也就是乾隆四十年正月御题一首。

御制诗:

虽非髻垦足钉遗,已自为佳今重之,

物以少珍有如此,玩当丧志戒惟兹,

精评早具辍耕录,剏制猶存修内司,

古北秦甎古于是,却谁属目義堪思。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完整介绍之二十一汝窑青瓷“奉华”碟▼

品名: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尺寸:高1.9-2.1cm 深1.6cm 口径12.8cm 足径10.1cm
典藏号:故瓷018048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
浅圆碟,口沿镶铜扣,底有三点细如芝麻的支烧痕,并有「奉华」二字刻于盘底中心。奉华二字刻痕细,内填硃红,由其痕迹观察应为支烧之后所刻。
这件汝窑磁碟是现存三件刻有奉华款的汝窑瓷器中,唯一的一件盘碟类器皿。对照雍正七年(1729)活计档匣作一条,很可能即是汝窑清单中所指的奉华字圆笔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