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登顶“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 创投集聚“吸金”高地
北京日报记者 孙奇茹
中国创新“磁极”正不断散发引力。在近日投中网发布的“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中,北京海淀区在全国各大城区排名中登顶。据不完全统计,海淀区已聚集470余家基金管理机构,海淀企业2024年获股权投资306起,披露投资金额722.5亿元,占全市45%。
创投“朋友圈”不断扩容
近几个月来,张少宇所在的九合创投在海淀频频出手“扫货”,投资了七八家科技企业。
AI猎头公司TTC、研发太空巴士的商业航天企业无限宇航……谈起这几家科技企业,九合创投首席运营官张少宇如数家珍。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实验室、孵化器以及创业园的深度合作,他们已在这里成功发掘并支持了近百家高潜力的初创企业。
“海淀的项目创新性强、科技属性过硬,增长值得预期。”张少宇向记者道出了九合深耕海淀的原因。
今年2月,九合创投、君联资本、汉康资本等5家头部投资机构与海淀区政府进行了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子基金签约,将共同发掘和投资高价值潜力企业,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
加入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朋友圈”的优质基金正不断扩容。半个月前,元禾璞华、联想之星、蓝驰创投、顺为资本、华山资本5家头部机构与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集中签约。据悉,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通过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广泛合作,在科技企业成长的全周期,都有相对应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PE、并购和S基金等组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人才“入海”创新潮涌
海淀,缘何能“吸金”?一批批留下来、走进来的人才,讲述着各自的答案。
最近,动易科技联合创始人毛书翰和同事们很是忙碌。公司刚完成新一轮融资,他们一边打磨新产品,一边为继续创新备足“粮草”。
去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任晓雨、毛书翰成立动易科技,“创造为AI而生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为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全新的AI生产力”是他们的目标。
“从事人形机器人创业,做从0到1的创新,北京是极佳的土壤。”毛书翰说,极高的人才密度、更高的创新效率,成为北京海淀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留下来,走进来。在三年前启动创业前,TTC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肖玛峰是一名在招聘行业深耕了近20年的“金牌”猎头,对人才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极为敏感。2022年,肖玛峰和宁辽原二人共同创立TTC(True Talents For China),他们希望紧抓人工智能变革机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先进企业快速找到真正的人才,服务未来为中国经济带来增量的优质科创企业。不久前,公司迁入海淀,并获得了九合创投千万元级别的融资。
“AI这件事,一定要在北京、在海淀做。”谈及公司落地海淀的原因时,肖玛峰告诉记者。
TTC等企业是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子基金的被投企业。数据显示,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三期总规模已达200亿元。其中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已公示合作子基金11家,同时依托基金合作撬动更多创投资源和项目落地,已成功与300余家投资机构建立联系。
硬科技力量加速集结
以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为目标,硬科技力量在中关村科学城不断集结。
“海淀区拥有众多的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这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项目基础和投资机会。”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感慨道,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和资本实力,许多高科技企业在此设立总部,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与此同时,这些企业通过在全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不仅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拓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北京企业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李家庆透露,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合作伙伴,将一些具有稀缺价值的科技企业引入海淀。君联资本正积极布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一系列举措与海淀形成深度协同,发掘培育创新企业、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海淀区加速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数据显示,海淀人才资源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4家、在全国市辖区中数量最多,国高新企业近万家、占全市三分之一,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独角兽企业数占全市四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50%。“人才-技术-资本-场景”的闭环生态,也让海淀在近日公布的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评选中,以多个维度的领先全面领跑。
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向前。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淀产业创新发展正展现出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之态,海淀将积极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链接社会资本和创新资源,全力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