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闻发布厅丨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改善民生 撑起惠民“幸福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5:03:00    



4月11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奋进决胜年 鞍山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工作进展和亮点特色;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聚焦“一老一小”优化服务,提高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市人社局带领全市就业战线,持续巩固就业稳定态势,推动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年,市县人社协同发力,全年举办329场招聘活动,城镇新增就业37168人;在鞍就业应届毕业生11127人,连续三年突破万人;主要就业指标对比2023年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升,实现决战之年就业工作新的突破。


2025年,市人社局将全力推进全市就业工作,努力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作出更大贡献。


将有34个就业专项行动和重点工作贯穿全年。按照国家和省最新政策导向,市人社局拟定了全年11项稳就业政策文件出台计划,推动新老政策相衔接。依托吸纳就业社保补贴、青年就业见习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稳岗扩岗政策,叠加失业保险降费率等助企纾困政策、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就业援助政策,以及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市稳就业政策体系。同时,加力惠企稳岗政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不少于1.5亿元。


将做优做强用工保障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4万个以上。依托市、县两级人社部门10部保用工热线、省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在我市的430个社区端口,以及市县各人力资源市场窗口等3种通道,为全市企业提供常态化用工登记和岗位发布服务。实施“鞍山招聘360”专项行动。每季度收集并发布市、县两级招聘计划,全年至少组织360场招聘活动,为全市企业搭建丰富的用工对接渠道。


将着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3.5万人。继续依托校地平台、直播带岗、就业小巴士等就业服务“云平台”,每天同步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求职者发布招聘信息,全年推送不少于20万个岗位,促进有求职意愿的劳动者“不挑不拣72小时速上岗”。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3.5万人。


2024年,全市医疗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市级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市属公立医院全部建立“一站式”服务站,全市范围内新增配置110台AED设备,社会人员参加急救技能培训5000余人。医院专科建设实现新突破,鞍山市汤岗子康复医院被省卫健委授予“辽宁省康复医院”,成为鞍山市唯一一家省级康复医院,医大鞍山医院获得“辽宁省烧伤诊疗中心依托医院”称号。


2025年,全市卫健系统将不断深化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将深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定岫岩为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重点县,今年年底全部县域要达到紧密型标准。此外积极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乡镇卫生院医学影像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将聚焦能力提升,深入推动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创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争设市级转诊中心,争取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实施中医专科建设项目,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儿医院、传染病医院、二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科。实现中医馆中医医师配备全覆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8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将深入推动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年底前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9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提供儿科服务。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评估和救助管理。设置一家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年底前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65%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积极主动作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第二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市民政局先后荣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今年,市民政局将加强养老服务网络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将加大居家社区服务供给。新增5个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按需灵活设置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功能。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养老服务,新建10个幸福长者食堂。积极培育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引导养老机构延伸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将提升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推进福利内容由生活照料帮扶向兼顾教育、康复、医疗等关爱帮扶转变。


将加强留守、流动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开展留守、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制定密切接触困境未成年人岗位查询制度,实施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能力专项行动。面向社会为困境儿童开展医疗康复、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推动儿童教育、医疗、康复一体发展。优化儿童福利机构布局,整合资源,推动构建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


将推动社会救助扩容提质增效,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变。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比值缩小至1.24:1以内;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月标准平均提高6%以上。优化救助办理程序,推动“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推广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全媒体记者 刘晓峰 李经川 胡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