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右漫评丨经典IP短剧化,能否实现“一鱼两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0:53:00    

近日,《还珠格格》短剧完成备案流程,剧集加入“穿书”“NPC觉醒”等网文流行元素,引发网友热议。同时,《纵横四海》等一批经典港剧也正在批量涌入短剧赛道。经典IP短剧化,结果会是两头讨巧还是满盘皆输?

据了解,《还珠格格》短剧为30集,每集15分钟。相比三部112集的原版,短剧版体量大幅压缩。按目前公布的剧情,女主角设定为穿越到崩坏原著世界的女明星,需修复剧情才能返回现实,并与假纨绔主角展开纠葛。剧方宣称这是“经典重塑,暑期剧王重新唤醒情怀”。爱奇艺近期也推出“百部港片微短剧计划”,计划精选100部经典港片IP,以微短剧的形式进行深度合作,首批改编剧集包括《纵横四海》《精武门》《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等。目前该计划还处于公开征集剧本和制作团队阶段。

如今,微短剧迅速占领市场。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高达6.62亿,半年增长高达14.8%。微短剧高歌猛进下,长视频平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经典IP短剧化,制作团队无疑是看中了原作的“国民度”。这些经典影视剧IP自带流量和品牌效应,使得短剧未播先热,天然地拥有话题度。同时有成功经验在前,制作团队可以根据观众喜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针对性。但这样的“国民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把双刃剑,操作不好同样会引来更大范围的“反噬”。

如果短剧仅仅是对原IP剧情的简单复刻或压缩,缺乏新的创意和亮点,那么观众很容易感到乏味;而如果对原有情节进行改动,又很容易陷入“魔改”的争议。短剧的制作周期相对较短,为了追求快速产出和流量,一些短剧的制作质量不高,影响观众的观剧体验。而一旦达不到观众的期待,原著铁粉非但不能成为改编短剧的救市良方,反而化身口碑反噬的主力军,在社交平台掀起声势浩大的批判浪潮。

同时,短剧有着和传统电视剧截然不同的特色,追求“短平快”爽感,依赖密集反转和快节奏叙事吸引用户,但过度压缩剧情往往会导致角色扁平化、情感逻辑断裂,削弱作品生命力。很多经典IP的短剧化,即采用了“桥段复用+短剧元素重组”降低成本风险,如《还珠格格》嫁接“穿书”设定,但“穿书”等情节几乎已成为短剧标配,同质化严重,要想打造爆款并不容易。

尽管改编短剧的热潮高涨,但成功的案例却并不多。如何在保留经典IP精神内核的同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是短剧制作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若一拥而上只是想吃到短剧流量的红利,其流量之路也必然不会长远。(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陈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