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春让“小而美”的职业绽放异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3:59:00    

【晨曦走笔】

任何一种新职业的出现或兴起,都是时代的产物,是供需适配下双向选择的结果。近年来,伴随着社会需求的调整和就业结构的变迁,玩偶修复师、自由插画师、色彩搭配师、儿童陪伴师、手作艺术家……各种内容新奇、模式多样的小众新职业日益兴起,并逐渐成为一些从业人员的最新选择。一些小众新职业是“小而美”职业的典型代表,它们以不唯学历和资历的门槛要求为特点,以满足用户个人的差异化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从业者的技艺、沟通、共情和创新能力,犹如浩瀚星空中的点点繁星,在职业版图的边缘和缝隙中开辟了一条差异化的赛道,为就业人员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生存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空间。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是就业大军的主流,更是小众新职业的领航者。

小众新职业是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催生的职业边界延伸,是传统职业空白的补充。青年群体选择小众新职业,不仅可以带动个体职业选择上的多样性发展,还能满足社会对职业服务的精神需求。如:玩偶修复师是“记忆缺口”的缝补者,他们通过严谨的流程、精湛的工艺修复玩偶,满足用户的情感联结和记忆留存,回应着现代人对情绪价值和精神寄托的需求;色彩搭配师是视觉美学的“魔法师”,他们通过分析客户对色彩的需求,制作出符合客户期望的方案,为有需要的特殊人群提供专业化服务;儿童陪伴师是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他们通过陪伴来观察孩子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情感关怀。各式各样的职业名称层出不穷,内涵丰富的职业概念不断涌现。在传统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小众新职业以其不断创新的服务内容满足着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当下的青年选择小众新职业,是对多元化就业方式的追求,它不仅适度缓解了青年人的就业压力,而且拓展了青年人自主选择的职业路径。

有别于传统职业框架的价值评价,小众新职业更加看重工作内容与自我价值的契合度,是社会包容性与创新性相融合的直接体现。在物质发展环境更为优越的今天,青年选择职业的关键动力,已不只是单纯的谋生需要,更多的是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手作艺术家用真情实感引发大众共鸣,非遗手工艺人用现代语言丰富文化遗产的呈现方式,自由插画师用专业技巧展现作品温度和锐度……许多传统工艺和技能正在通过小众新职业焕发新生、创造价值。小众新职业在自我与社会的兼容中给从业人员带来情感价值的双重满足,既让其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也让其在收获经济回报的时候获得社会认同感。“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广大青年从业人员以小众新职业为平台,通过兴趣与职业的转化、变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充分证明了职业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每个人都能在职业的版图上定义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意义是重要并且深远的。

当前,中国青年的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小众新职业正以其独具特色的优势,在兴趣与专业、价值与生活、自由与专注等多重融合的视角下为青年人择业提供更多的选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小众新职业也能开辟与众不同的天地,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生逢盛世、机遇共享。对此,我们期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断开阔视野,不对人生进行自我设限,坚持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接续奋斗、勇于创新,以拓荒者的别样风采不断延展人生价值的实现舞台。同时,我们也期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打破各类体制机制障碍,加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改革,探索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机制,降低年轻人选择小众新职业的从业风险,为小众新职业的发展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作者:王春丽,系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