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全美“抢夺式”囤货,这就是“再次伟大”?
“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近日,美国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喊话美国民众囤货,他还称,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归咎于关税”。

特朗普想通过关税大棒施压其他国家,目前看来最先乱套的是美国自己。连日来,恐慌情绪从美国股市蔓延至坊间。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高额关税可能意味着从汽车、家电到汽油、杂货等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全美民众因此纷纷开启“抢夺式”购物,不少超市和零售商店的货架已被搬空。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美国新一届政府已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有民众直言,“我认为本届政府对普通人视而不见,不考虑所有这些关税生效后,人们的生活质量会是什么样子。这对我是一场灾难。”

美国“税上加税”的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加码,势必严重破坏自由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但话说回来,世界对于美国的霸蛮霸凌做派,对于特朗普动辄掀桌子、翻烧饼的行事风格都有一定心理预期。连日来,针对美方接连投下的“关税核弹”,中国发布一系列反制措施,欧盟宣布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在反制外称“将贸易关系转向其他地方”,英国启动报复性关税咨询程序……从各国民众的反应来看,“特朗普连无人岛上的企鹅和海豹都没放过”,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热梗;此前,《华盛顿邮报》一则报道称,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和好战言论感到担忧的外国游客,纷纷取消赴美旅行计划,或将令美国旅游业损失数百亿美元。
当前种种情形,让不少人想到了近百年前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但很明显,今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复杂度远超上世纪30年代,美国民众的生活方式也早已与全球化深度绑定。政客可以不计后果将关税作为武器,但美国自身对这些措施的“耐受力”更差。仅从目前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已有明显恶化迹象。投研机构纷纷预警,如摩根大通预测美国今年GDP增速可能降至-0.3%,失业率升至5.3%。
实施大规模新关税一直是特朗普的竞选宣言,他将其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在特朗普口中,“对等关税”是为了解决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吃亏”的局面,让别国“付出代价”,从而振兴美国制造业。但事实证明,美国内部种种结构性问题不是特朗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能解决的。所谓的“供应链重构”尚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但这种用政治算盘取代经济逻辑的贸易政策,首先影响就是美国本土的消费者和企业。马凯特大学最新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美国人认为,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将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正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就在美股暴跌、业界愤怒、民众惶恐、美财长高喊“受不了想辞职”的当口,美国媒体发现,“(特朗普)总统选择在佛罗里达州高尔夫球场开启他的一天”。不知正在商超紧急囤货的美国民众,对此是不是五味杂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