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属于哪个市啊(福建:南诏安靖-诏安县的城)
百年城垣图志
诏安县现存有诏安县城,仙塘古城,悬钟所城,上湖村古城。
诏安县城
诏安县城在现在漳州市诏安县的南诏镇。
诏安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唐、五代、宋、元至明嘉靖八年(1529年),诏地均属漳浦县。嘉靖九年(1530年),漳浦析出第二、三、四、五都置诏安县。县名取“南诏安靖”之义。
诏安县城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屯官陈君修筑石城,周围六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二尺。 明弘治十七年(1504),向西扩建城池,周围一千三百六十丈,高一丈六尺。嘉靖年间曾多次修葺。三十七年(1558),知县龚有成增高城墙三尺,修筑雉堞九百六十二个,铺舍八间,敌台五座,虚台一座;建东、南、西门月城;挖掘护城河,深、宽各二丈。四十二年(1563),知县梁士楚加筑外城,周围一千二百余丈。崇祯年间进行了几次修葺。
清顺治十三年(1656),知县欧阳明宪重修城池,周围六百八十三丈,高二丈七尺;雉堞三百六十六个,铺舍八间,炮台四座。康熙,同治,光绪间多有修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开设拆除城墙,数年后城门也拆除了。
2022年《诏安县县前街—东门中街—中山东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0—2035)》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批复规划范围为东至外马路、南至中山路沿路建筑、西至环城西路、北至何氏家庙北侧巷道, 总面积59.63公顷。 诏安历史文化街区建于唐垂拱年间,最初以土堡土栅为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街区内遍布宗祠、庙宇,现留存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和未定级不可移动保护单位6处。 其中,沿中山东路、三民北路两侧分布的骑楼群是中西结合、闽南与南洋建筑风格结合的典型街区代表。
诏安古迹分布图@雲制作(左下角有作者签名)
诏安仙塘古城 古城位于诏安县桥东镇仙塘村,始建于明代。
该古城用条石依山而筑,居于仙塘村落小山丘上,与村落相连,周长约400米,城墙高5.5米,厚1.17米。有东、南二门,南门匾刻“迎薰”,旁款“乾隆七年孟冬重建”;东门匾刻“朝阳”,旁款“旨大清壬戌年十月丁未重兴。”城门都有内外二重,外门拱圆形,内门方形,皆高2.2米,宽1.28米,厚1.17米。城中有一座小庙,祭祀火神。
古城貌似莲花花蕊,周围居户却似花瓣,古城门楼上一棵数百年沧桑的古榕树。2005年,该古城被诏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塘涂氏家谱》称,该古城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当地百姓所建。建造古城的目的是用于贮存粮食和防倭抗倭。据史料记载,明代倭寇多次入侵福建东南沿海,有记载的就达30多次,居民受灾严重。
悬钟所城:福建4大海防古城 634年前,即公元1387年,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兴在诏安修筑悬钟所城,抵御海患。
悬钟所城依山构筑,城墙全长1700多米,宽3米多,高6米多,全部以条石砌成。整座城池以海水为壕,天险自成,有东西南北四门,东西二门阻海,北门通路,南门塞之,易守难攻。
而后倭寇肆虐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福建民众深受其害。于是俞大猷和戚继光先后屯兵于此,抗御倭寇,悬钟所城遂成为抗倭海防雄镇。
所城与龙海镇海卫古城、漳浦六鳌古城、东山铜山古城并称福建四大海防古城。
悬钟所城介绍诏安县上湖村古城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当时的上湖村三面环海,有两三百个村民,为了抵御海盗的入侵,村民们在村边修筑起了一座周长将近6000米、高逾7米的城墙。 经过几百年风雨沧桑,目前,古城墙遗留下来的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