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尘封33年的谜案拨云见日 报案人竟是犯罪嫌疑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21:48:00    

1991年1月9日凌晨,山西省太原市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但由于案件线索有限,报警人对案情的模糊描述,一时间成为调查的主要方向。虽然也有过明确的嫌疑对象,但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案件侦办陷入僵局。经太原警方不懈努力,在2024年,这起尘封的案件终于拨云见日。

1991年1月9日凌晨,一名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来到太原市公安局尖草坪派出所报警,报案人叫小王,他称自己在熟睡时遭遇了几个男子的袭击和捆绑,在当时他向警方提供的报案材料中是这样描述的:进来几个歹徒,把我和工友老王捆住以后,用毛巾堵上我的嘴,用被子蒙上坐在我身上。

除了他之外,还有另外两名被害人老郭和老王。报案人告诉警方,老郭被犯罪嫌疑人殴打至一度昏迷,而另一名同住人老王的情况则更加糟糕。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王伟:当时老郭被捆绑后打晕,老王手脚被捆绑后,嫌疑人为了不让他发出声响,口中塞的东西比较深,靠近喉咙气管,使老王窒息,造成了死亡。

这是34年前警方在案发地外围勘察时拍摄的照片,画面中的民警叫王民,那时他刚刚参加工作才两三年,即便距离案件发生过去了几十年,他依旧对当时案发现场的细节记忆犹新。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 王民:中心现场在一层,一层的阳台外有围墙,围墙也不高。

案发地为在建家属区 当事人为施工队工人

案件发生的地点是一个正在建造的职工家属区,距离太原市市中心有一定距离,而三名当事人正是施工队里的工作人员,被害人老郭是施工队的工头,小王和老王则是他的手下。

由于临近年关,天气寒冷,工人们陆陆续续返乡,老郭便留下了两名工友看护工地。

由于当时的视频条件和侦查手段有限,案发现场无法提取到直指劫匪身份的痕迹物证线索。那么,他们对三名当事人施加伤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在对被害人老郭的询问中,民警了解到,犯罪嫌疑人之所以对他实施殴打,目的只有一个——抢钱。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刘文剑:当时时近年关,他准备了7000块钱要给工人发工资。但因为钱在房间里面藏的比较隐蔽,歹徒翻动的时间比较仓促,没有被翻出来。

当事人未看清劫匪相貌 报案人提供关键细节

几名劫匪在抢走老郭的手表等部分财物后匆匆逃离,办案人员立即对案发地周边的可疑人员展开搜寻。与此同时,警方也希望能够从被害人口中获取更多能够刻画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信息。

由于劫匪在行凶过程中一直都关着灯,两名当事人表示都没有看清劫匪的具体相貌,只是感觉几名劫匪的年龄应该在30岁左右。不过,报案人小王还是向警方提供了一个他在黑暗中留意到的细节。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刘文剑:小王当时反映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情况,他听见作案的歹徒是太原本地口音。1991年的犯罪团伙一般同乡共同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小王当时对民警提到歹徒是太原籍嫌疑人,公安民警就把侦查思路重点放到太原籍嫌疑人团伙作案的排查上。

多重因素反映 或是一场有蓄谋劫案

随着侦查深入,办案人员推断,嫌疑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备而来。

首先就是他们居住的宿舍周围还在施工之中,所处位置偏僻,并且被害人刚刚从银行取款没有多久,更没有几个人知道。种种因素联系在一起后,这显然就是一场有蓄谋的抢劫案。

除了对案发地的房间格局十分掌握之外,犯罪嫌疑人实施抢劫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几乎没有在小王等人身上浪费作案时间。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刘文剑:嫌疑人没有向两个工友索要财物,只是对他们进行了捆绑和控制。但是进了工头的屋子后,对工头实施了殴打,并抢走了工头的财物。所以嫌疑人的作案对象选择是很准确的。

劫匪如何精准获取信息 难道有熟人?

此刻,办案人员心中产生了不少问号,这些劫匪是如何准确知道这样一个偏僻的工地宿舍里,工头老郭身上存放着大量现金的呢?会不会是有熟悉老郭的人向劫匪们走漏了消息呢?如果是,这个人会是谁呢?

其实,在侦查过程中,办案民警就察觉到了一些异常,有过一个明确的怀疑对象。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副局长 连磊:考虑过当时在屋子里的这三个人,所谓的受害人也好,报警人也好,有没有相应的内应,或者是里应外合制造这起抢劫案件。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王伟:小王当年报警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他比较轻松就解开捆他的绳子,另外两个人是捆得比较紧,一个造成死亡,另一个造成昏迷,受伤也比较严重,这确实比较蹊跷。

谁是涉案团伙“内应”成案件谜团

小王是经过老乡王某华的介绍才来到老郭的工地务工的,平时在工地里不怎么说话,但干活儿还算卖力,在案件发生后不久,小王就离开太原返回河南上蔡县老家。

为了探明真相,办案人员赶到河南对他进行询问,小王称,他曾在案发前不久回到过老家,想要劝说妻子和他一起来太原过年,但因为妻子不愿意,所以他便独自返回太原。

而至于为何他没有受到侵害,小王的答复是,因为在被控制过程中,他比较配合没有反抗,所以劫匪并未殴打他,对他的捆绑也比较松。

小王的回答具有一些合理性,但办案人员也明白,如果他是劫匪们的“内应”,避免同伙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除了对小王进行调查外,办案人员还在河南上蔡县进行了大量的摸排走访工作,试图找出其他可能涉案的人员。

虽然民警进行了大量排查工作,可却难以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有关报案人王某是否是抢劫团伙“内应”的推测也一直难有定论。

而在另一边,以太原籍犯罪嫌疑人为重点的侦查工作也在艰难推进着。办案人员几乎走访遍了案发地周边的大街小巷,可始终难以找出犯罪嫌疑人的踪迹。是谁走漏了老郭手中有工资款的这件事,也逐渐成了一个谜团。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 王民:调查走访下来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又扩大走访范围,也没发现有什么可疑。我从警快40年,总觉得工作没有做好,感觉有遗憾。

重新梳理案件 发现诸多巧合不符常理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一代代刑警仍在对这起午夜劫案中的蛛丝马迹进行着追寻,但依旧无法明确有关犯罪嫌疑人的确切线索,这起久久未破的案件也成了办案民警们的一个心结。

2024年,太原警方开展了当年的命案积案攻坚行动,案件的侦办工作又一次提上日程。时隔33年后,老民警王民再次被专案组邀请,协助破案。

在对先前民警们收集的大量办案笔记进行梳理后,专案组成员们意识到,这起案件中存在着不少不合理的巧合。

报案人嫌疑未被完全排除 “内应”仍成谜

而在多年前被警方怀疑为“内应”的报案人王某,他虽然曾经有过解救过老郭的行为,并积极配合警方侦查,看起来似乎像是这起抢劫案的一名被害人,但有关他的嫌疑依然不能被完全否定。

更重要的是,王某和老郭一同居住,大概率掌握被害人手中有钱的情况,并且由于他和老郭不在一个房间里居住,所以无法掌握现金的具体存放地点,没办法给劫匪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最终导致犯罪嫌疑人没有达到抢走工资款的目的。

虽然曾经的报案人王某存在嫌疑,但警方手中还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而犯罪嫌疑人王某自从回到老家后,也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于是专案组决定扩大在王某老家的排查范围。

依托高效信息化网络 扩大排查对象范围

除此之外,办案人员不再拘泥于从王某认识的人中找到可疑对象,依托现代侦查中更高效的数字信息化网络,民警们扩大了排查对象的范围。

专案组在将1991年1月8日前后离开本地的男子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在河南实地排查走访的过程中,侦查民警虽然没有直接找到相关涉案人员,可却在走访中获知了一个不曾出现在警方怀疑名单的名字——赵某。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刘文剑:扩线以后,我们发现一个在县城居住的知情人。他在1991年也曾外出务工,在1991年1月8日曾去赵某家找过赵某,但是当时家中没人,没有找到赵某。等过了三四天以后赵某返回村里,当时他问赵某去什么地方了,可赵某没说具体的地方。但赵某一直和当时摸排人员反映的是,他在1991年一直在村里,从来没有外出过。这就和民警之前摸排的内容有很大出入。

那么,这个赵某对排查人员隐瞒当年行踪的目的是什么?他会和30多年前的抢劫案有关吗?侦查人员随机对犯罪嫌疑人赵某进行调查,很快,一个和犯罪嫌疑人王某以及被害人老郭产生关联的人浮出水面。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刘文剑:村里其他人员也反映,他和同村一个年龄相仿的王某华关系特别好。王某华就是1991年案发时,介绍王某到工地打工的介绍人。

锁定关键人物 确认“内应”身份

犯罪嫌疑人王某华的出现让专案组的民警兴奋了起来,王某华同时认识两名嫌疑人,他还曾在老郭的施工队当过工人,这一切会是巧合吗?办案人员知道,想要弄清楚真相,他们必须尽快与王某华、赵某进行接触。

在得知犯罪嫌疑人赵某目前在新疆生活的情况后,专案组民警立即赶赴赵某的所在地对他采取行动。

另一边,警方也成功将犯罪嫌疑人王某华抓获。根据两人的供述,办案人员又掌握了另外的犯罪嫌疑人葛某、李某等人情况,并最终将他们缉拿归案。

可令办案人员意外的是,到案的几个人都没有提到先前的报案人王某涉案的情况,难道这起抢劫案与王某无关吗?通过审讯,民警还是发现了疑点。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王伟:据赵某交代,他们在案发现场周围埋伏时,王某华和他们三个交代,一会儿进屋以后有一个人捆得轻一些,不要对他进行殴打,他不会反抗。

这个被王某华特意交代不要殴打的人就是犯罪嫌疑人王某,由于王某华和王某是远亲,王某华并没有告诉其他人在房间里还有一个他们的“内应”。而由于劫案是在关灯情况下进行,赵某等三人也不清楚王某华让他们“特别关照”的人究竟叫什么、长什么样子。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王伟:他们并不知道他俩勾结,认为是他们4个作案,只知道是被王某华叫去要抢钱的。

曾向警方提供所谓关键线索 仅为混淆视听

直到被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华还在想办法包庇王某。可办案人员注意到,王某华、赵某等人都是河南上蔡县同乡,他们之中压根就没有人有太原口音,而犯罪嫌疑人王某曾经向民警提供的那条劫匪持太原口音的关键线索,其实是他干扰警方侦查工作方向的伎俩。

犯罪嫌疑人王某到案后,交代了是他将老郭存有工资款的消息透露给王某华的,并作为“内应”协助王某华等人实施抢劫的涉案经过。

寒来暑往,历时33载,在太原警方几代民警接力追逃、不懈努力下,这起尘封多年的案件终于告破。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副局长 连磊:这么多年以后,被害人家属肯定想知道当时的真凶是谁。找到凶手,也是给死者家属一个安慰。作为警察来说,这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职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