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丨四川广元:徒步古蜀道
新华社成都4月3日电 题:四川广元:徒步古蜀道
新华社记者薛玉斌、赵怡宁、萧永航

春日古道,低头是温润古朴的青石板,抬头是遮天蔽日的古柏树,耳边风声飒飒,空气中尽是草木清香。徒步其中,仿佛能够听到马铃声从远方传来,一位旅人正背着竹篓,从转角经过。
这里是四川广元古蜀道,位于川陕交界,连接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曾经的蜀道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如今历经千年风霜,古韵不减、再添新色,已然成为众多人心中的徒步线路。
今年,古蜀道徒步游活动即将在4月下旬开启,趁着春光,徒步爱好者们将到访这条千年古路,体验人文与自然交织融合的行路趣味。广元市已连续举办两届古蜀道徒步游活动,推出三段古蜀道徒步游线路。据广元市政府统计数据,2023年9月以来,参与古蜀道徒步游的游客已达到60万人次。

一名游客正在拍摄蜀道古柏。蒙立波 摄
两千多年前,秦统一六国时修筑蜀道,种植柏树以计量路长。蜀道自关中秦川,穿越秦岭、巴山逶迤而来,无数英雄好汉、文人墨客经此路入川。它见证了诸葛亮雄踞剑门关、唐玄宗逃难入蜀地,李白曾兴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陆游从这里“细雨骑驴入剑门”。
如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蜀道难”到“蜀道畅”:京昆高速、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嘉陵江航道在川东北交织,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备……现代交通的便利让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古蜀道在新时代适应着人们的新需求。
“‘蜀道’徒步线路因其独有的历史古韵、人文情怀享誉中外,我们系统修缮了金牛道上的翠云廊等核心路段,将古柏保护、非遗体验、山地运动等元素融入徒步场景,吸引了众多徒步爱好者,让古蜀道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元市剑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兴泉说。

2025年3月,游客们正在古蜀道拦马墙段徒步。新华社记者 赵怡宁 摄
当地仍存的12000余株古柏树,年龄最大的已逾2300岁,它们散落在绵延的蜀道两旁,徒步者可近距离观察古树斑驳粗糙的枝脉,脚边蜿蜒着凸起的树根。
“千年古柏让蜀道有绿野仙踪一般的体验,行走其间,很容易就与古人‘同频共振’,心中非常平静。”西安游客张杨惊叹于脚下和眼前深厚的文化底蕴。
徒步蜀道,放缓脚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千年前工匠们的巧思。广元市剑阁县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程杰介绍:“拦马墙如同现代高速公路的围栏,防止马匹游人从山路跌落;錾痕线如同当今的减速带,防止冲坡及雨天打滑;为适应地形,工匠们直接将原生山体塑形为阶梯,筑成碥路,这些都颇具巧思。”
古蜀道曾有通车功用,因此路段较为平缓,适宜各个年龄层出行,不少徒步者带着家人、宠物探秘寻幽。户外运动爱好者郭燕说:“带着孩子来这里,能够切身感受到古蜀文化,既亲近自然,又能了解历史。”

2024年11月7日拍摄的翠云廊古柏。新华社发(兰红光摄)
今年古蜀道徒步游活动开幕在即,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壮说:“今年的徒步游活动,会更加注重蜀道文化的展示、市场主体的参与和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徒步游的配套服务能力,让更多游客可以四季徒步古蜀道,深度体验蜀道悠久的历史和秀美的风光。”
“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诗词,道出这条古路的磅礴意象。春风吹过,满山松柏簌簌作响,它们倾听过商旅的交易、诗人的平仄,如今又为徒步的游客们撑起一方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