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黄河口51|血战北张
在利津县,七十二烈士浴血北张村的事迹一直广为传诵。七十二烈士陵园就在今天利津县明集乡北张村村西,正门上写着:“抗日寇功在百世,救中华英灵永存”,正门对着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七十二座陵墓排列整齐。

1943年,日本法西斯穷凶极恶地对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蚕食”,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北张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军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军长喜多指挥第七混成旅团和第三十二旅团、第五十九旅团及四、五团各一部,加上各地伪军26000余人,配飞机10余架、坦克10余辆、军舰2艘、 汽艇12艘、汽车900余辆和骑兵一部,对清河区抗日军民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12月6日,天刚拂晓,日军第四旅团一部1000余人,“扫荡”至利津县西北地区。

此时,八路军清河军区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六连,经过几次战斗,正向南部迂回转移,不料被日军的骑兵发现。六连遂速向西南部村庄撤退,而日军骑兵部队兵分两路,形成扇形包围阵势,紧追不舍。当六连撤至北张村西侧时,同部分追击而至的敌人短兵相接。由于敌众我寡,在村外交战于我军不利,六连迅速撤至北张村土围墙的西门以内。此时敌人的骑兵部队像疯狗一样朝土围墙扑来,但我军占据了有利地形,战士们凭借土围墙掩护,向追击靠近的敌人进行猛烈的射击和投弹,顿时敌人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敌人三次进攻均被我军打退。日军指挥官山野恼羞成怒,他骑着高头大马,挥着洋刀,声嘶力竭地吼叫道:“八路的,统统消灭。”话音刚落,就被二排排长贾文修一枪击中头部,当场毙命。但是狡猾的日军并没有撤退,他们改变进攻策略,另派一支骑兵200余人,悄悄绕道北张村的土围墙东门,迂回向村内插入。
六连连续打退敌人的数次反扑后,为保存力量,决定留少数战士坚守阵地阻击敌人,待机转移,其余部队撤出战斗,从北张村土围墙东门突围。连长王普安和指导员李杰三都抢着要留守阻击敌人,最后李杰三和二排排长贾文修率两个班的战士承担阻击任务。然而,突围部队急步向北张村土围墙东门行进至村中心地带时,正同敌人的骑兵部队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激战中,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进行白刃战。战士尹凤君中弹负伤多处,满身血迹仍继续坚持战斗,与敌人白刃肉搏,拼死了两名敌人,最后壮烈牺牲。战士孙长龄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扑向自己的日军同归于尽。司务长老李没有武器,他从牺牲的战士身上摘下枪支和手榴弹同敌人拼杀,他牺牲后手指上还挂满了手榴弹拉线。连长王普安左腿被日军的枪弹打断不能站立,他拖着一条血腿,趴在一个土墙后面, 侧卧着身子击毙了3个日军,最后以身殉国。卫生员刘殿英被敌人抓押到西门外,他大骂日军、汉奸,被敌人活活刺死……
北张村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傍晚,英雄的六连杀伤敌人160余人,战马百余匹,除10多名战士幸存外,连长王普安、指导员李杰三、副指导员刘庆常等全部牺牲,用鲜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击毙敌指挥官的二排排长贾文修身负重伤,一名死去的战士躺在他身上,日军以为他死了,所以幸免于难。在村民的精心救护下,10多名伤员养好伤后重新投入了战斗。
“红动黄河口”东营红色故事网络巡展活动
指导单位:东营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东营市委党校、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三角早报
本期录制: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本期播音:杜美萱
文稿整理:杜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