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7:04:00    

董保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董保存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清明来临之际,我想起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情形。战旗猎猎,迎风飘扬。代表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一面面光荣旗帜,一个个闪光名字,动人心魄。

2019年9月,我应邀到阅兵村采访,当时就被战旗方队的阵势所震撼。战旗方队的负责人对我说,这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是对荣誉功勋部队的铭记,更是对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的赓续传承。

面对这一面面旗帜,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冲动:每一面战旗背后都有一个传奇故事,都站立着顶天立地的英雄。战旗的故事,虽然之前陆陆续续讲过,但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开掘。恰在这时,春风文艺出版社也有了战旗主题图书策划,于是一拍即合。为保证质量和进度,我又邀请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几位专家、作家参与其中,共同进行战旗故事的挖掘与讲述。

“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战旗映入眼帘。

1941年秋末冬初,日军集中长治、潞城等地的部队约7000人,向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规模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进攻。兵工厂东南方一个叫“瓮圪梁”的地方,如今矗立着一座年轻战士的雕像。他就是黄崖洞保卫战中的七连司号员崔振芳。瓮圪梁是个狭窄通道,两边是山,峭壁很高,整个通道大概三华里长,左右不过几米,从底下向上看就是一线天。战士们在那个地方坚守阵地,打到最后,只剩下了崔振芳一个,他接连甩出了100多枚手榴弹,毙伤敌人30多人。在打退敌人最后一次进攻时,不幸中弹牺牲,敌人上来以后发现我们只有一个小小的司号员……

黄崖洞保卫战中,水窑口打得尤为激烈。守卫在水窑口阵地的八连,和敌人打地雷战、打肉搏战,连续击退了敌人11次进攻。敌人使出了毒辣手段,火焰喷射器、燃烧弹、毒气弹同时袭来,阵地上一片火海,12名勇士带着浑身的火焰冲进敌群,和敌人同归于尽。黄崖洞保卫战,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以166人的伤亡,毙伤日伪军1500多人,这一战绩在抗日战争期间特别是在敌后战场非常少见,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当时太行区和全国敌后军民抗战的信心。战后,特务团被正式命名为“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

采访的过程中,让我们深为感动的是,这些功勋部队和英雄团的红色血脉后继有人,赫赫威名代代相传。在2018年“国际军事比赛”工程方程赛中,“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官兵们再次凭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一举拿到好成绩,展示了大国军队的风貌。

看着“塔山英雄团”的战旗,耳边似乎还能听到振聋发聩的呼声:“死守塔山,坚守到底!一步也不能退,一步也不许退!”“死打硬拼,有我无敌!”“天塌下来也不能退,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到最后一口气,也要完成阻击任务。”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就塔山阻击战做过深入采访。1948年秋天,东野四纵一战成名,“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和敌人拼到底的顽强事迹远播四方。采访当年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时,谈及塔山,他沉默了许久许久,说出一句话:“在那里,我们伤亡了3000人啊!”一瞬间,眼里含满泪水。塔山阻击战几乎可以说是解放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在六天六夜的时间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阻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打赢了这场关系辽沈战役走向的生死之战。

现在去塔山,在“塔山英雄团”前沿指挥所的位置,也就是塔山阻击战纪念塔后的烈士陵园里,有一个特别的将军园。8位当年在这里鏖战的开国将军,长眠于此。这些高级将领生前都有遗言,百年之后要回到塔山,和牺牲在这里的战士永远在一起。英雄相惜,军魂永存。

像“塔山英雄团”这样能够采访到当事人的战旗故事,相当稀缺,更多的当事人已经随历史远去。我们创作者要做的,就是调动一切手段,查找史料和线索,追溯代表军队历史和荣誉的战旗来源,铺展开少为人知的战事故事,追索具有深度细节的军旅历程,让英雄们鲜活生动,如在目前。

从拥有永不磨灭的番号的“金刚钻团”,到战旗上布满381个弹孔的“上甘岭特功八连”,从因战役命名的“坚守二二二点九高地一级英雄班”到战绩横扫陆海空的“海空雄鹰团”,这些如雷贯耳、彪炳千秋的荣誉称号背后,是钢铁洪流般的滚烫历史,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战绩,是一代代官兵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我们不仅书写部队获得战旗荣誉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辉煌成就,记录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残酷,更深入挖掘我党我军如何在逆境中凭借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团结带领广大将士走向胜利的深层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战旗背后的浴血荣光,重现民族挺立进程中的英雄,正是出版此书的初心。“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再唱起这熟悉的歌曲,我们脑海里会浮现那一面面猎猎作响的战旗,美丽如画,光彩恒久。

(作者为军旅作家、原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3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