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⑲|一团尼龙纤维造出50多种磨料磨具 这家渝企把一个“冷门”产品做到全国第一
2024年,佳研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研新材料)实现营收1.27亿元,净利润2160万元,出口2100万元人民币,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率水平、出口金额,均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其增长速度更为惊艳: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6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2亿元,仅用两年就翻了一番;今年1至2月,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出口金额分别增长了25%和40%。
佳研新材料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冷门”的小众传统产业,甚至“冷门”和小众到多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过去曾有工业百洁布、尼龙砂布、菜瓜布等多种称呼。直到2024年,佳研新材料才牵头起草相关技术标准,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涂附磨具 无纺砂布”。
4月3日,记者在其位于永川高新区的生产车间看到,工厂所用的生产原料,是一种类似棉花团的尼龙66纤维,生产工艺类似于弹棉花、做棉被。

▲佳研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生产“涂附磨具无纺砂布”工序。记者 周雨 摄
其第一道工序是疏松、梳理,开包后的尼龙66纤维被送进一台机器,被装有倒刺的滚筒打散,变成蓬松的棉花形状。
其第二道工序是铺网,棉花形状的尼龙66纤维被送进铺网机,之后便输出一匹源源不断的“棉被”。
第三道和第四道工序是滚涂胶水和喷涂磨料,之后经炉子干燥后变成一卷卷地毯式的磨料。
再之后,佳研新材料便用这些磨料加工厂生产各种型号、用途不一的磨具磨料。
“最难的是铺网与磨具磨料产品开发。”佳研新材料总经理郭炯告诉记者,他们铺网的过程不像弹棉花,只需将棉花打散铺平即可,而是先后用两台铺网机进行铺网:第一台为气流式网机,用气流将尼龙66纤维平铺均匀;第二台为针刺式网机,用耙子式的针进行密集针刺处理,使之形成均匀的网状结构,类似洗碗用的丝瓜囊,因此过去又被称为“菜瓜布”。
为确保均匀成网,他们只能采用进口的尼龙66纤维,其粗细、长度一致,呈S或Z弯曲状,原料成本达50元一公斤。
至于磨具磨料产品开发,则是佳研新材料是“独家秘笈”。
郭炯说,工业百洁布或尼龙砂布,在我国已有20多年生产历史,属于传统产业,但产品较为单一,主要用于金属产品和木制产品的表面研磨抛光,生产附加值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近年来,佳研新材料抓住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机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出了50多种磨料磨具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细加工场景,从而迅速做大该项产业。
比如用于芯片封装、高硬度电子器件、高端线路板的表面处理,就使用喷涂了密集金刚石的辊刷,既起到清洁、抛光效果,又不影响电子线路;用于汽车面漆调和,就用超软、超薄的无纺砂布。
郭炯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金属行业、木工行业、3C(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统称)、辊刷、汽车行业、带基布等六大系列产品。每种产品根据使用场景、加工部件、加工材质、加工精度,所喷涂的磨料、柔软度和产品形状都各不相同。
其所用的喷涂磨料有金刚石、氧化铝、碳化硅、陶瓷刚玉等多种,产品形状亦有尼龙砂带、砂碟、卷紧轮、层压轮等多种。截至目前,佳研新材料共获得各类专利50项。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佳研新材料依托其创新产品,不仅在国内的很多高端制造企业实现了国产替代,在国外也快速打开市场,至今已出口至欧美、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其中,洛阳一铝合金板生产企业,就用佳研新材料产品全部替代进口产品,年供货1000多万元。
2024年,佳研新材料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优秀民营企业。
原稿点击>>
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⑲|一团尼龙纤维造出50多种磨料磨具 这家渝企把一个“冷门”产品做到全国第一-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