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植发、量血压、心电筛查……AI还有哪些想象力?
中新经纬4月11日电 (王玉玲)“现在卖设备硬件,都得搭载数智化的解决方案。”在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下称医博会)上,有观众谈及参展感受时对中新经纬说。
近年来,医疗器械发展的方向之一是数智化。在本届医博会上,中新经纬看到了AI与医疗器械在应用场景上结合的多项成果,包括康复、植发、手术规划、血糖血压管理、失眠治疗等医疗场景。
从大型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到只有单个产品获批的展商,都在关注AI如何赋能行业、解决产品痛点问题,AI已成为许多展台的关键要素之一。
AI驱动精准医疗
2025年1月,磅策医疗的HAIRO植发机器人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为三类医疗器械,成为首个获批的中国国产自研植发机器人。
中新经纬在医博会展区看到,磅策医疗植发机器人由计算机设备与机械臂组成,据磅策医疗工作人员介绍,在设置好目标毛囊区域后,算法能实时标注可供摘取的毛囊,在算法的驱动下,机械臂可以精细穿刺、提取毛囊。

植发机器人 中新经纬王玉玲摄
磅策医疗上述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植发机器人研发金额超亿元。该款植发机器人装备了双目视觉与AI算法,能够识别毛囊的方向和是否多胚(即一个毛囊包含多根头发)等,一方面降低了毛囊的损耗,另一方面减少了脱发患者的创伤面。目前,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在接触该产品。
医博会上,强联智创展示了AI驱动的导管塑形机器人。据强联智创工作人员透露,该设备市场价格超千万元。这样一款医疗设备,有什么特点?
强联智创工作人员向中新经纬介绍,导管塑形机器人应用于动脉瘤手术。动脉瘤是指管状血管动脉壁上鼓起的瘤样结构,它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介入手术,医生会通过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体中,需要塑形出一个特殊形状的导管来到病变部位,便于后续填充治疗耗材。对于建立通路的方法,该工作人员称,传统手术模式是医生根据经验手工弯曲塑形针,但由于脑血管的崎岖多样,往往需要多次调整角度和塑形,才能确保微导管顺利进入动脉瘤腔内。
强联智创工作人员称,导管塑形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痛点,利用AI软件,基于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3D血管重建和自动测量,然后通过导管塑形机器人生成个性化的塑形针,以人机结合的治疗方式完成手术。

导管塑形机器人 中新经纬王玉玲摄
据强联智创公布的数据,与传统的人工塑形相比,机器人塑形使导管一次性到位成功率提升45%,5分钟内到位成功率提升88%。
消费级AI产品涌现
AI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改变,不只发生在严肃的医疗场景中,也体现在居家健康管理上。
本届医博会上,联影展示了一体式柔性易佩戴动态心电系统,该产品的核心部件为一次性柔性一体化12导联心电传感器。

一体式柔性易佩戴动态心电系统 中新经纬王玉玲摄
联影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医院的心血管疾病的检查,需要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设备由多根导线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构成,以此发现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问题。
该工作人员称,联影的上述设备是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的革新。一是,该设备采用了柔性材料,佩戴更方便、轻巧、小型;二是,设备可以在医疗机构和居家场景使用,帮助实现健康管理。
联影上述工作人员称,一体式柔性易佩戴动态心电系统配备了AI底座,消费者在居家环境下完成数据检测后,设备可以将数据上传,AI在很短时间内进行数据分析,产出分析诊断报告,内容包括消费者的心率、异常事件等。医生也可以在云端收到数据,对AI的诊断报告进行复核。
在医博会上,汉王大健康展示的是AI驱动的柯氏音电子血压计。
汉王大健康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介绍称,这款产品主要用于精准血压测量。“产品采用了高灵敏度双传感器,直接捕捉袖带放气过程中血流冲击血管产生的声音变化,再通过AI算法,处理产生血压数据。市面上的示波法电子血压计,主要是通过震荡波,再通过一些系数推算高压和低压,对比看,柯氏音电子血压的精准度更高。”工作人员说道。
汉王大健康工作人员称,柯氏音电子血压是通过自身研发的“AI听诊医生”赋能,通过对千万级数据学习,提升对高、低压识别的准确率。
“用户使用该产品测完血压后,数据会上传到移动端,用户可以看到血压数值、脉压与脉搏等,我们的大模型健康助理也会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汉王大健康工作人员说道。
AI融入核心产品线
中新经纬注意到,本届医博会上,医疗器械公司展示的不少核心产品,都与AI进行了深度融合。
GE医疗中国首席技术官孙旭光在接受中新经纬等媒体采访时提到,他们在今年带来了80款高端医疗设备,覆盖高端/超高端CT、磁共振、核医学、可视化诊疗等设备,这些展品100%融入AI功能,体现在工作流、智能化、支持图像高清和性能等方面。
中新经纬从西门子医疗获悉,该公司本届医博会展示的全产品线也实现了AI赋能,包括X光机、CT、核磁、超声、DSA等设备。同时,AI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实现疾病诊疗的全周期覆盖,从预防、筛查、诊断到治疗及康复管理,在临床路径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为诊疗决策提供智能支持。
理邦回复中新经纬称,已将DeepSeek AI智能体融入“1+6+N”架构的六大核心业务线(病人监护、心电诊断、妇幼健康、体外诊断等),现已有30多项的AI应用,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升级。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薛宇飞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