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临朐:群松傲立间的绿色担当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魏先萍 范超 潍坊报道
鲁中大地,山峦叠嶂之间,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仿若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闪耀着生态之光。春日里,沂山上“顶上一群松”傲然挺立,松涛阵阵诉说着岁月;而在林下,一群坚毅的守护人默默耕耘,用汗水与智慧守护着这片葱郁林海。这片林场,既是大自然慷慨赋予的宝藏之地,更是林业人倾尽心血、默默奉献的一方热土。
病虫害防治:织密绿色防护屏障
春日的沂山,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千年古松吐露新芽,连翘花在晨曦中舒展身姿,杏花如粉白的云霞般轻盈地绽放在枝头,清新的草木香气弥漫山间。然而,在这如画美景背后,是林场工作人员与森林病虫害展开的一场场持久战。
“病虫害堪称森林的‘隐形杀手’,稍有不慎,这片绿色家园可能遭受重创。”县国有沂山林场副主任马洪学神情凝重地说。自2021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都会组织林业生产科等专业工作人员对沂山区域发生的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进行防治。

在法云寺景区古松群等重点区域,防治工作更是慎之又慎。为守护古松群生态,工作人员巧用无人机喷施农药、生物防治以及根部施药防治等多元手段。“无人机喷施农药效率高、覆盖面广,能快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生物防治则利用害虫的天敌来自然控制害虫数量,绿色环保;根部施药防治能从根源上对树木进行保护,确保古松群的健康。”马洪学说。
2024年5月,在沂山林场古寺林区发现松树红蜘蛛,并有蔓延趋势,给林场带来严峻考验。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迅速与县林业发展中心对接,共同研究防治办法,最终采用无人机与人工协同作战模式。“那时,我们40个人天不亮就上山,徒步穿梭山林逐树排查,无人机在空中喷药。头天喷完,次日工作人员复查药效。历经一个多月苦战,成功控制疫情,防治面积达4000余亩,护住了沂山植被。”回首往昔,马洪学感慨颇多。
林场工作人员仿若山林卫士,无论寒暑,每日穿梭林海,细察树木点滴变化,不放过任何隐患枝丫,潜心钻研防治技艺,巧用各类手段维系沂山生态天平,只为岁岁守得这片春日盛景,让山林生机永驻。
森林经营:精绘绿色生态画卷
森林经营是沂山林场发展的关键内核。近年来,林场积极争取各类项目,不断提升森林质量。
2021年,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成功争取到森林可持续经营抚育项目,实施区域涉及15林班、17林班、18林班,共16个小班,面积达3000亩。“这项目就像给森林做全方位‘体检’与精细‘保养’。”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林业站工作人员吴瑞雪说,“通过合理间伐不良林木,为其余树木拓展生长空间、补充养分,优化林分结构,强化森林生态功能。”

2022年,国土绿化试点项目落地沂山林场,涉及43个小班,共8137.91亩。其中,退化林修复9个小班,1625.8亩;森林精准提升抚育34个小班,6512.11亩。“每年春,我们专注退化林修复,排查林区受损树木并修复,让森林重新焕发活力;森林精准提升抚育旨在优化森林结构,伐去过熟木,均衡树龄段,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林业站另一名工作人员姜雪强对记者说。
随后两年,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又争取到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和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国土绿化退化林修复项目。在系列项目推动下,沂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节节攀升,林分结构日趋合理,森林生态系统愈发稳固康健。
种质资源保护:守好绿色基因宝库
去年11月,对于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潍坊市沂山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成功申报。“这是我们守护物种资源的关键一招。”国有沂山林场管护二科科长董兴刚自豪地说。
据了解,保存库主要保存鹅耳枥、花楸、紫椴、野生软枣猕猴桃等珍稀物种,以及辖区内的古树油松、野生板栗、柏树、国槐、银杏等。保护区占地20公顷,核心区18公顷、附属区2公顷,技术依托潍坊职业学院。

紫椴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和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沂山是紫椴在我省重要的分布地点,开展紫椴保护项目,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25日,2025年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国有沂山林场紫椴保护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举行。来自山东省农业大学、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省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团队共同论证,为这一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项目将构建“调查-保护-利用”全链条体系,通过开展种质资源本底调查、建立原地保护区、设立沂山林场野生植物救助站、建设迁地保护种质资源圃等措施,系统保存代表性种源种子,繁育优质苗木。“项目实施将显著提升沂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实现野生种群复壮,带动周边林下经济发展。通过建立‘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可持续模式,既筑牢生态屏障,又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董兴刚满怀期待。
为保护好这些种质资源,沂山林场还不断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集、破坏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培育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这些珍贵的物种在沂山林场茁壮成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董兴刚坚定地说。
护林防火:筑牢绿色安全防线
“森林防火,重于泰山。”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每位工作人员心间。
踏入沂山风景区南门,智能语音卡口喇叭循环播报:“你已进入县国有沂山林场区域,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景区。”国有沂山林场防火办主任李德伟介绍:“林场现有48个智能语音卡口,全天候运行,后续计划新增20个。”
在大寨河林区,林区主任李晓伟每天都会带领护林员进行巡查。“我们这片林区涵盖了整个沂山风景区,防火压力巨大。”李晓伟说,“我们每日兵分两路,一路守进山口检查进山车辆和进山人员,另一路骑摩托、携装备按区域巡逻,遇小路就徒步巡查,向游客宣传防火知识,收缴火种,确保不让一点火源进入林区。”

每年3月到5月,是春季防火关键期,在此期间,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在各个防火重点区域派驻56名护林员24小时值班值守。“进山者一听劝导,都配合上交火种。”进山口值班护林员刘桂义说。
“我们还配备了森林专业巡查队,作为火情处置先锋,队员每日背负20斤风力灭火机不间断巡逻,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李德伟补充道。
除了人防,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技防手段持续升级。在3个制高点建瞭望哨,安装10个防火微波红外监控,兼具可见光与热成像功能,热源超12000焦耳即自动捕捉报警;设1个鹰眼360度视频监控,为护林员配备47部GPS对讲机,保障火情监测预警与信息畅达。“近年来,在沂山林场建设了五级引水上山工程与回头林区引水上山工程,建设13个消防蓄水池、铺设48.3公里消防管道、安装133个消防栓,目前所有设施运行良好。”李德伟介绍。
物防设施建设同样不遗余力。林场修建了40公里防火通道和隔离带,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此外,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在景区南门和消防驻地建设两处物资库,足量储备灭火器、灭火弹、风力灭火机等物资,定期维保更新,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
“我们集结沂山森林防灭火专业巡查队、林场职工、村级防火员三支力量,凭借‘人防+技防+物防’紧密联动,筑起坚实森林防火防线,守护沂山森林资源安全,让绿水青山永续,护百姓生产生活无虞,夯实区域生态与经济根基。”李德伟坚定地表示。
“近年来,我们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土增绿、森林提质和资源保护,发展守护好沂山这片绿水青山提供坚强生态保障。”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维刚说。
在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乃至每一名群众都是绿色家园的忠诚守护者。他们以山为归宿,与林共朝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这片绿色明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