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四十年 千亿车城再出发——襄阳与东风共绘汽车产业新图景
40年,弹指一挥间。
从油坊岗的第一锹黄土,到如今150秒下线一辆新车;从富康轿车开启的整车时代,到东风纳米01领跑的新能源赛道……襄阳携手东风,在汉江之滨奏响新时代的“汽车狂想曲”

东风汽车股份智能制造中心生产线
如今,汽车产业以“龙头”之姿引领襄阳经济阔步前行,襄阳用千亿级产业答卷回应东风历史性的选择!
东风出山
黄土岗崛起汽车城

东风日产襄阳基地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成立于1969年,1992年9月,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2017年,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公司)。
上世纪80年代,改革潮涌,激荡神州。二汽决定贴近市场,走出群山。

1984年10月5日,东风公司襄阳基地正式举行奠基仪式
1983年8月21日,推土机轰鸣划破了油坊岗的寂静,襄阳汽车产业的“种子”悄悄破土、成长。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阳基地正式举行奠基仪式。
“襄阳是二汽走出十堰的第一个战略据点。”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青说,东风与襄阳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沟通顺畅,为携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东风”,促发展。襄阳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依托二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抉择,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襄阳由此开启了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到1990年,二汽襄阳基地初具规模,成为襄阳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与此同时,神龙襄阳机加工厂、东风轻型车厂、东风公司轻轿开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在襄阳陆续开工建设。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襄阳迎来第300万辆轻型商用车下线
第一辆富康驶出生产线,第一台蓝鸟展翅翱翔,首辆3吨轻型车轰鸣启程……上世纪90年代,襄阳汽车产业开始跨入整车生产的时代。
到世纪之交,襄阳市汽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成。这座千年古城,在车轮上完成了华丽转身。
历史的选择,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天籁轿车生产线
2003年,天籁轿车一鸣惊人;2010年,东风股份新能源客车项目落地高新;2014年,英菲尼迪全球生产基地牵手襄阳,高端乘用车首次在襄下线……汽车产业高高昂起襄阳工业发展的“龙头”,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2023年12月,在东风日产襄阳工厂,全新车型6座大家庭旗舰SUV——探陆正式下线,东风日产具备生产能力的车型已达8种。
2024年,由东风纳米襄阳工厂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纳米01正式下线,襄阳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
曾经贫瘠而寂静的油坊岗,汽车城的发动机轰鸣作响!
襄阳用四十年光阴,在汉江之滨筑起中国汽车工业新高地。而东风公司,正在这座城市谱写新的华章。
换道超车
借“东风”推进“新能源”

忙碌的东风汽车生产线
1992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襄阳成立汽车产业开发区。一年后,汽车取代纺织成为襄阳第一支柱产业。2000年,襄阳汽车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21年,襄阳汽车产业突破2000亿元。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襄阳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其中,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
这一年,襄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强势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2万辆,同比增长141.3%,占全市汽车产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智能网联汽车产量达到3.26万辆,同比增长67.9%。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
“支持东风就是支持襄阳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海涛表示,东风公司落户襄阳40年来,与襄阳携手成长,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襄阳成为全国第九大汽车城,经济总量迈入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
回望2014年,一声春雷惊醒了襄阳。
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的嘱托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重要指示,如战鼓催征。
襄阳闻令而动:建专班、出政策,跑市场、引企业,用真金白银浇筑新能源赛道。

东风纳米01闪亮登场
2023年8月23日,东风纳米生产的纳米01在成都全球首发,首款依托东风量子架构3号平台生产的车型正式面世。
“2024年,纳米01平均产能以每月20%的速度攀升,本地零部件供应企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总装车间工作人员介绍,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期,襄阳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为2024年11月、12月纳米01产销“双破万”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新区经贸局负责人介绍,两年来,高新区围绕主机厂延伸供应链,收集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29家、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10家、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12家,并最终促成东昇机械、襄阳轴承、新火炬等2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相关主机厂达成配套合作。
如今,东风纳米襄阳工厂、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神龙汽车襄阳工厂、东风德纳襄阳工厂“五大主机厂”与37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正在拼出襄阳汽车产业新的高峰。

东风汽车股份出口势头强劲
4月2日,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股份)制造总部襄阳工厂智能制造绿色工厂项目新一总装车间的现代化流水线上,车架、轮胎、发动机等部件精准装配,一辆辆崭新的整车迅速成型。

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轻型商用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升级项目总装车间里,120台重载AGV(搬运机器人)穿梭在3万平方米的车间内,“带领”车辆有序完成总装作业
“我们的车架、前后桥、油箱、轮胎、发动机等20余种大总成均实现上线自动化,上线自动化率达95%。”该公司项目经理古炜介绍,“算下来150秒就有一台新车在这里下线。生产线可装配600多种车型,实现纯电车、混动车、燃油车等多种车型自由切换。”
从襄阳“制造”到襄阳“智造”,这不是简单的产线升级,而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工厂冲焊车间VAN车焊装生产线
3月20日,全新大六米轻卡标杆——东风多利卡康陆威在襄阳发布上市;5天后,东风康明斯第400万台发动机正式下线……
换道不是转弯,而是以更矫健的姿态领跑!襄阳正以每分每秒都在刷新的“车城速度”,向着汽车强国的星辰大海全速前进。
智联未来
“聪明车”驶上“智慧路”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落地襄阳
2020年,襄阳启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工作。3年后,襄阳摘得“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金字招牌。自此,襄阳正式成为全国七个之一、湖北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2022年9月,10辆智能网联示范运营公交车正式在9路公交线运行。截至目前,市公交集团已经投放了31台襄阳腾龙汽车、东风汽车股份自主研发的智能网联公交车,并为1121台公交车配备车联网智能终端,提升公交车整体运行效率11%以上。
4月3日,在襄阳市车联网运营的大屏上,448个智慧路口星罗棋布,740公里智能道路血脉畅通,一张辐射面积562平方公里的大规模城市级车联网,正助力襄阳街头上演“科幻场景”。
“借助路口感知设备,对正在通行的行人、车辆以及红绿灯信息,实现实时仿真还原。”襄阳市车联网运营中心项目经理水鑫表示,该平台可实现包括信号灯状态信息、闯红灯预警、前向碰撞预警等16类车联网交通场景预警提示。
数据显示,依托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我市重点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省公安厅发布的数据显示,襄阳市机动车保有量全省第二,道路畅通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襄城区尹集乡,一辆装满快递的无人车
4月7日,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一辆装载500多件包裹的无人配送车出发,按既定线路直达目的地。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东风在襄企业探索落地了一批牵引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

智能网联公交车具有网络预警功能

智能网联公交车具有网络预警功能
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方面,东风汽车股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穿梭如织,累计行驶里程近1.5万公里;
无人配送应用场景方面,东风蓝卡、新石器慧通等企业的无人车安全高效,运行里程约11万公里,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27.4%;
智慧环卫应用场景方面,东风汽车股份无人驾驶环卫车在高新区60公里道路上自动清扫,燃油成本降低近45%。

从智慧物流到无人配送,从车路协同到全息路口,襄阳正在绘制智能网联的“清明上河图”
从智慧物流到无人配送,从车路协同到全息路口,襄阳正在绘制智能网联的“清明上河图”。襄阳正以领航者之姿,驶向汽车产业的“新大陆”——

智能网联公交车在襄阳驰骋不息
在整车方面,支持东风汽车股份研发生产智能网联物流车、环卫车和接驳车;东风纳米研发生产了智能网联新能源经济型乘用车;腾龙汽车研发生产了智能网联公交车和客车等车型;风神襄阳导入中大型SUV探陆新车型,并搭载超智联、超智驾系统。
在关键总成及零部件方面,东风电驱动、国太阳、群龙汽车等企业的智能网联汽车T-Box、网关、线控转向、高压线束等产品成功在襄研发、量产并进入东风公司等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在产业生态培育方面,先后在深圳、上海、无锡等地举办多场招商推介会,招引新石器慧通、九识科技无人车项目落地,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在襄集聚。
四十年风雨同舟,四十年勠力同心。襄阳与“东风”的携手,不仅铸就了千亿车城的辉煌,更昭示着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磅礴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座“车轮上的城市”正以“满电状态”再出发——让新能源的闪电划破长空,让智能网联的星河照亮征途,在建设汽车强国的壮阔征程中,续写更加激荡人心的襄阳传奇!
记者:严俊杰 韩秀嫣
摄影:王虎 乔森垚 董子川 网络综合
通讯员:张明远 赵明星 葛铁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