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能否通过手术治愈?专访神经外科专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4:35:00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帕金森病发病率或将进一步提高。最新研究的预测结果显示,到2050年全球将有2520万帕金森病患者,比2021年增加112%。

哪些症状是帕金森病先兆?医学手段能否根治帕金森病,常见的理疗、按摩等手段是否有效?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李建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李建宇。受访者供图

到2050年,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将显著增加

新京报:帕金森病在我国和全球发病情况如何?

李建宇: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37%,2016年我国约有362万患者。最新研究的预测结果显示,到2050年全球将有2520万帕金森病患者,比2021年增加112%。

新京报:哪些人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群体?是否和脑卒中等疾病一样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李建宇: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还是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理论上只要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帕金森病。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基因等原因,属于50岁以下早发型帕金森病,我接过最小的患者是11岁起病。有些疾病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等变化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帕金森病目前还没有注意到相关的研究。

新京报:帕金森病致命吗?患者的寿命预期有多少年?

李建宇:帕金森病本身并不致命,只是到了疾病中晚期,并发症的出现可能造成一定危险,比如老年人随着帕金森病进展,后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容易造成食物呛入气管等问题,增加肺炎的几率,也可能由于运动能力受影响,导致骨折卧床等,因此需要格外注意患者的护理。总体而言,帕金森病患者基本上能达到平均寿命。

新京报: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有哪些区别?

李建宇:帕金森综合征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就是在帕金森病症状的基础上,又叠加了其他部位的表现或体征,而继发性的帕金森综合征是有明确原因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比如说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在帕金森病起病部位,基底节位置出血、梗死或者脑炎、车祸外伤、肿瘤等,都可以出现帕金森病的表现,所以叫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治愈,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控制症状

新京报:帕金森病可治愈吗?

李建宇:帕金森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DBS手术)都属于对症治疗,目的是让患者能有效控制症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新京报:如何治疗帕金森病?

李建宇:这是一个需要药物、手术、康复护理等手段综合干预的疾病。在疾病早期,患者与医生配合,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康复锻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生活质量可以基本不受影响。如果病程较长,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会有一定难度,但药物治疗和DBS手术治疗都能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症状。

新京报:手术能起到什么作用?手术后可以停药吗?

李建宇:DBS是脑深部电刺激术英文的缩写,属于神经外科的神经调控技术。它将电极植入大脑深部核团,通过微弱电流刺激核团来调整神经元的电活动性,主要是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运动并发症,如抖动、僵硬、活动缓慢、异动、开关现象等。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DBS手术的作用至少有15年甚至更长。DBS手术作为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补充手段,在药物蜜月期过后,以及出现运动并发症时,通过手术加药物治疗,会起到“1+1>2”的效果。

DBS手术后,一般患者服用的药量会减少,甚至极个别患者可以完全停药,具体如何进行药物的调整,需找专业医生进行定期复诊。

新京报:哪些患者适合手术?

李建宇:帕金森病患者做DBS手术有非常严格的筛选标准,需要专业的医生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患者是否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我们常说的帕金森病,对复方左旋多巴这样的药物反应很好,而且通过DBS手术治疗会有良好的获益。但是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对多巴类药物反应和DBS手术的效果较差。

在最新版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共识中提到,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DBS手术,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可放宽至3年。DBS手术的年龄上限一般是75岁,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也可适当放宽。此外,早期药物疗效很好的时候没有必要做手术,而且早期很多问题还没显现出来,容易误诊。因此H-Y分期在2-4.5期的患者比较适合进行DBS手术。

普通人如何“自测”帕金森病?

新京报:帕金森病算不算遗传病?家人确诊后,亲属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

李建宇:常见的帕金森病患者大都在60多岁发病,属于中老年发病,基本上遗传因素较弱。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年龄早,遗传可能性稍大。如果患者是60多岁发病,无论是直系家属,还是旁系亲属,一般都不需要做基因检查。部分发病年龄较早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基因检测来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新京报:帕金森病会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吗?

李建宇: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都是中老年神经变性病,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其他认知域的损害。相似点在于帕金森病患者到了中晚期也会合并认知功能的减退,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减退不会发展到老年痴呆的程度;而老年痴呆到了晚期,也可能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新京报:手抖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吗?普通人怎么进行自测?

李建宇:震颤,也就说常说的手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然而震颤也分不同的形式,有人是安静的时候手抖,我们叫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经典的表现,帕金森病还会存在动作迟缓和僵硬,尤其是做精细动作的时候,如扣扣子、写字、系鞋带等。

有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从来不抖,但是存在活动缓慢不灵活、肢体僵硬等,在医生检查的时候会发现患者的肌张力比较高。而有的人是单纯做动作保持某个姿势时抖动厉害,除了抖动没有迟缓和僵硬等其他症状,这种震颤很可能是另一种疾病:原发性震颤。因此,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没有抖动也不能排除帕金森病。

患者可以肢体两侧做对比,是不是两侧速度不一样,或者患者做事情比以前慢了、手抓东西不如以前灵活、做一些精细动作(拿碗、拿筷子、扣扣子)不利索了、写字越来越小(小写征),都是可以早期自测的方法。

还有比如用对指的方式,一侧有病,这一侧对指会幅度越来越小,频率也越来越慢;也可以轮流用双脚拍地板,是不是有一侧脚拍得比较慢,或者幅度减小;或者有些病人感觉嗅觉不灵、便秘严重、晚上睡觉大喊大叫、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或者脸绷得紧紧的,让家人觉得情绪不好,这些可以帮助患者做一个初步判断,但是有疑虑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医生查体等进行专业的综合判断。

不建议患者经常按摩、理疗

新京报:帕金森病患者更需要静养还是运动?

李建宇:帕金森病病程有不同的分期,在早中期,患者还没出现严重的姿势平衡障碍时,应该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运动、多参与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脱节。到了疾病的晚期,出现了运动平衡障碍,患者也可以借助拐杖、助行器等辅助设备,适当活动,确保患者生活质量,这时家属或陪护者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避免患者摔倒等风险。

新京报:按摩或理疗手段对治疗有用吗?

李建宇: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采用一定的按摩或理疗手段改善肌肉僵硬和肌肉痉挛的状态,加速血液系统的循环,但这些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有限。因为按摩和理疗有轻度的筋膜损伤,帕金森病患者恢复起来比较慢,所以也不建议患者经常做按摩和理疗。

按摩和理疗属于被动运动,我们应该鼓励患者采取更多的主动锻炼。不管是按摩、理疗,还是主动的运动功能康复锻炼,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辅助手段。

新京报: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需要调整吗?

李建宇:饮食方面没有特别的禁忌,我们推荐患者尽可能多样化饮食,保障均衡饮食。同时,为了应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也鼓励患者多喝水,适当饮茶。关于饮食偏方,比如蚕豆水、蚕豆叶等,因为含有一些多巴成分,所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甚至停药,这是不可取的。

对于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患者,如果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金刚烷胺、安坦等,食物一般没有影响,像泰舒达、森福罗可能会引起恶心不适,一般建议饭后服用;而左旋多巴制剂如美多芭、息宁这类药,当食用了大量的蛋白质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药物吸收,一般建议患者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一个半小时服用。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